知识课堂

【防诈反诈】海科融通为您解析新型冒充型实发骗局案例
2022-04-29 22:52:12
来源:未知
点击:
你以为来电者是正规客服?
其实是不法分子!
你以为帮你转接的是监管机构?
其实是诈骗分子同伙!
2022年1月17日,重庆高新区公安分局西永派出所接到张先生报警,称有人冒充“银监会工作人员”以完善个人信息为由被骗6万余元。
案件详情
张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京东客服的电话,对方告知张先生,其在京东白条个人信息不完善,无法继续使用,并提议让其联系“银监会客服”解决该问题。
随后,在对方的指导下,张先生下载了钉钉会议软件,在软件上一个昵称为“邓荣基”的账号,自称是银监会注销中心客服。对方告诉张先生:自己可以帮他完善信息,但是操作比较复杂,需要张先生将自己的手机屏幕共享,对方可远程帮忙进行操作。

图:受害人提供
张先生没有多想,便接受了对方的共享要求,对方控制了张先生的手机,通过张先生手机逐一向支付宝花呗借款59200元,向微信微粒贷借款5000元,并将借到的贷款转到他人账户,共计64200元。
操作完成后,对方使用一个虚拟电子邮箱地址向张某的邮箱发来收款凭证,并称如果要彻底解决个人信息完善问题需要再去另外一个网上金融APP上借款。张先生发现被骗,故报警。
骗局分析
1、诈骗分子掌握受害人信息(姓名、手机、使用京东白条等登记信息),冒充正规平台(京东)客服身份,并引导联系“银监会客服”解决问题,降低其防备心理;
2、诈骗分子通过正规渠道(钉钉APP)指导受害人操作,打消受害人的顾虑;
3、诈骗分子利用人们对权威部门信任的心理,以“共享手机屏幕、指导操作之名”赢得受害人信任,控制受害人手机,掌握主动操作权,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钱转出,最终完成诈骗行为。
海科融通最后提醒大家
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
当您接到任何来电声称为
银行、电商等客服的电话时
务必提高警惕
必要时回拨进行甄别
如果接到公安机关的预警电话时
请务必耐心接听
以保证您的财产安全